多元成家入法 家庭價值與婚姻平權的拔河
|
校園對立氛圍…同性戀話題 大家有口不敢言
|
|
||
問:校園裡有因同性戀話題而產生的對立氛圍嗎?副校長立場鮮明,有碰到不禮貌的對待嗎? 聶:校園當然有對立氛圍,但我倒沒遇過不禮貌的對待,台灣人民很善良,我知道怎麼保護自己(大笑)。 劉:有同學在課堂上感覺到教授的話讓他很受傷。但不敢申訴,怕一申訴就會有出櫃的問題,讓自己難堪。 問:剛說到校內對立的氛圍,兩位立場不同,有碰過什麼事嗎? 聶:有同學跑來找我跟我說,他不敢在教室公開表達反對多元成家,因為現在整個氛圍是這樣,誰表達反對就會被說太傳統。我覺得我們現在要學習的是,雖然有不一樣的看法,但你可以公開表達,彼此尊重,這才是 「多元」。 劉:同志在校園裡常面對不友善。有次社團在學校擺攤招生,一群男生走過來,指著攤位說「那是什麼東西?」其中有人接口說「就是什麼性別研究社啦」,然後推著其中一名男生說「那是你要去的地方啦」。是訕笑的口氣,嘲諷的意味,笑得很誇張。 問:法案看來是勢必持續推動,一旦立法,副校長如何因應? 聶:如果法令通過,我們還是要接受;但我要問的是,現在的婚姻制度有什麼不好?現在推動的多元家庭,其實不是多元,因為不認同的人沒有被保護,有沒有可能兩個都納入?英國就做到了。 問:請問副校長,同性戀者若碰到感情問題,可以向你求助嗎? 聶:跟我談沒有問題,只要不要邀請我證婚就好。(全場大笑) 劉(低聲笑說):應該不會有同學去找神父吧! 問:有感覺社會現愈來愈開放,同性戀不再像以前一樣受歧視? 劉:我去環島宣導多元成家法案時,碰到的人都還好。但我去一一三○遊行現場拍紀錄片,訪問反對同性婚姻者的看法,愈記錄心情愈差,很多知識分子會用非常多理由阻止兩個人自然相愛這件事,以複雜話術去反對一件單純的事,讓我感覺前面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聶:要雙方面對如何認同不一樣的婚姻觀,一定要學習尊重「不同」,這才是多元。才是要走的方向。 問:法案一旦通過,神父最大的憂慮是什麼?社長你覺得還有什麼不足的? 劉:我覺得現在最沒有問題的是「同性婚姻」這一塊, 其他兩個我抱很大的懷疑。伴侶制度、家屬制度對台灣人甚至亞洲是新的觀念,還有許多調整空間,需要透過不斷的社會對話。 聶:如法律通過,我們只能接受。如果說憂慮,我們輔大是天主教學校,不希望通過後學生就開始「告」,說你不認同同志婚姻,就去告你。不希望有告的情形。 劉:我也不希望,這樣造成對立沒有意思。 |
環島尋找愛 輔大性研社劉秀玲感受同志力量
|
|
||
劉秀玲就讀織品服裝設計系四年級,她認為自己是「泛性戀者」,大三那年參加一個女性影展學會舉辦的紀錄片工作坊,當時所挑選的創作題目就是女同志,從此開始關切性少數與多元成家議題。 後來工作坊發起「徒步尋找愛的可能」活動,步行環島訪問路人對同志議題的看法,劉秀玲當時擔任整個行程的攝影師。 她說,這趟旅行有不少驚喜,許多本來不是團隊裡的同志在中途加入,讓他們感受到力量,她因此下決心回到學校爭取成立社團。 劉秀玲與前輩討論調整社團形式,把社團定位為「互相溝通交流的平台」,討論同志議題,也關心女性主義、多元成家法案等。劉秀玲說,其實不少社員是異性戀者,他們都是對性別議題好奇的夥伴。 劉秀玲說,性研社能在宗教學校成立真的很難得,同樣是宗教學校的真理大學就沒有類似社團,有學生還遠從淡水來輔大上課。 |
禱告分餅後要和好 神父聶達安學會尊重
|
|
||
這位來自波蘭的神父,廿五年前被波蘭聖言會派到台灣,當時他一句中文都不會,十七年前他開始在輔大教企業倫理與人生哲學,中文愈來愈流利,如今是輔大的使命副校長;聶達安說,「沒有意外的話,我應該會一直待在台灣吧。」 去年多元成家法案開始被討論,聶達安跳上火線與支持多元成家法案的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妻子陳嘉君辯論,吸引眾多學生觀看,座談會還沒開始,學生就排隊排到樓梯間。 聶達安常透過上課、座談與學生溝通想法,他認為,「我們有各自的主張,好比我必須堅守教規,但他們(性少數族群)也有他們的想法,我們不必認同對方,但要學會尊重對方。」 性別研究社長劉秀玲在受訪後,很興奮地想跟聶達安合照;劉秀玲私下表示,「副校長是少數即使不贊成,卻還是敢跳出來講自己主張的人,比起很多表面支持其實反對的人好多了。」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