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多元成家入法 家庭價值與婚姻平權的拔河  

 

多元成家議題在校園醱酵,輔大使命副校長聶達安和性別研究社社長劉秀玲各有堅持,但也互相尊重,一場觀點對談後,更加了解彼此想法。
王騰毅/攝影

前言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對同性戀者的慈悲不敵保守勢力的抗拒,改革路迢迢,一如台灣多元成家入法面臨的態勢,街頭、議場成了雙方拔河的戰場;在天主教輔仁大學校園裡,波蘭籍使命副校長聶達安毫不隱藏反對多元成家的立場,無懼和另一方對話,劉秀玲是輔大創校以來第一位性別研究社社長,一場亦師生、亦攻防的午后交鋒,從神父會不會「被告」的話題開始。

 

圖/聯合報提供
問:聽說副校長擔心多元成家一旦立法,萬一有同志請你證婚被拒,你可能因此挨告?

 

聶達安(以下簡稱聶):對。因為這是教會的制度,不允許我這麼做(指證婚)。如果台灣通過這樣的法令,我是神父,如果拒絕證婚會不會受到懲罰?那我怎麼辦?法令在通過的同時,有沒有想到怎麼保護不認同多元成家的人?

現在社會最大的問題是,以自己的價值觀強迫別人一定要接受,說這樣才不算歧視。

我一直強調「尊重」,多元成家的概念你有權利爭取,我絕對尊重;但我也有不認同的權利,你也應該尊重我才對。現在問題關鍵有兩個,一是「反正我認同,你就要接受」;另一個是,「你不認同我,就是歧視」。

婚姻是聖事,我們不認同婚姻以外的性關係,包括婚前性行為、外遇,同性戀婚姻也是其中一部分。這是我們認同的價值。

劉秀玲(以下簡稱劉):副校長擔心的事基本上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而是「神父被告」這件事本身的邏輯就有問題的。

就事實來看,在多元成家法案通過前,同性戀者連成家的權利都沒有,為什麼有人會因為害怕自己被告,就反對別人可以成家的這個價值觀?甚至認為不同價值觀的人沒有婚姻的權利,進而剝奪?

聶:即使非宗教界,台灣仍有很多人是反對同性婚姻,是不認同的。你有權利爭取,為什麼我們沒有反對的權利?

問:請兩位說一下各自對「婚姻」的定義。

聶:兩個成年人,一男一女,都是自由的,透過合法關係、正式儀式,可以延續生命。

劉反問:你認同的生命延續,一定要在一個「關係」上出現的生命,這個生命才被認同嗎?生命有等級差異嗎?

同志也可以生養小孩。只是用的方式不同,如人工生殖、收養、代理孕母。還是有辦法繁衍後代。現在許多異性婚姻,不願意生小孩;但有同志想生養,卻沒辦法生養。

我認為,婚姻是兩個相愛、想走進婚姻體制的人,他們可以做的一種選擇。

聶:兩個女性是有愛的關係,是相愛的沒錯,但那個精子是外來的,這就是差異。科技不是問題,我們關心的是背後的價值。

劉:外來的非常重要嗎?

聶:它就是一個第三者。

問:副校長,你說「為什麼我們沒有反對的權利?」;但另一邊的人也要問「為什麼你們不認同我們?」這要怎麼處理?

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我可以不認同你的,你也可以不認同我的,我為什麼一定要認同你的?

劉:我認為這是宗教和法律的相衝突。

聶:我反對,這是兩回事,不要混在一起。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反對同性戀的婚姻。就看每個人認同什麼樣的婚姻觀。認同同性戀婚姻的,是認為這是個體的權利;認同異性婚姻的,主要的思想是生命的延續。要有異性關係,才有生命的延續。

【2014/12/08 聯合報】

 

校園對立氛圍…同性戀話題 大家有口不敢言  

問:校園裡有因同性戀話題而產生的對立氛圍嗎?副校長立場鮮明,有碰到不禮貌的對待嗎?

聶:校園當然有對立氛圍,但我倒沒遇過不禮貌的對待,台灣人民很善良,我知道怎麼保護自己(大笑)。

劉:有同學在課堂上感覺到教授的話讓他很受傷。但不敢申訴,怕一申訴就會有出櫃的問題,讓自己難堪。

問:剛說到校內對立的氛圍,兩位立場不同,有碰過什麼事嗎?

聶:有同學跑來找我跟我說,他不敢在教室公開表達反對多元成家,因為現在整個氛圍是這樣,誰表達反對就會被說太傳統。我覺得我們現在要學習的是,雖然有不一樣的看法,但你可以公開表達,彼此尊重,這才是 「多元」。

劉:同志在校園裡常面對不友善。有次社團在學校擺攤招生,一群男生走過來,指著攤位說「那是什麼東西?」其中有人接口說「就是什麼性別研究社啦」,然後推著其中一名男生說「那是你要去的地方啦」。是訕笑的口氣,嘲諷的意味,笑得很誇張。

問:法案看來是勢必持續推動,一旦立法,副校長如何因應?

聶:如果法令通過,我們還是要接受;但我要問的是,現在的婚姻制度有什麼不好?現在推動的多元家庭,其實不是多元,因為不認同的人沒有被保護,有沒有可能兩個都納入?英國就做到了。

問:請問副校長,同性戀者若碰到感情問題,可以向你求助嗎?

聶:跟我談沒有問題,只要不要邀請我證婚就好。(全場大笑)

劉(低聲笑說):應該不會有同學去找神父吧!

問:有感覺社會現愈來愈開放,同性戀不再像以前一樣受歧視?

劉:我去環島宣導多元成家法案時,碰到的人都還好。但我去一一三○遊行現場拍紀錄片,訪問反對同性婚姻者的看法,愈記錄心情愈差,很多知識分子會用非常多理由阻止兩個人自然相愛這件事,以複雜話術去反對一件單純的事,讓我感覺前面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聶:要雙方面對如何認同不一樣的婚姻觀,一定要學習尊重「不同」,這才是多元。才是要走的方向。

問:法案一旦通過,神父最大的憂慮是什麼?社長你覺得還有什麼不足的?

劉:我覺得現在最沒有問題的是「同性婚姻」這一塊, 其他兩個我抱很大的懷疑。伴侶制度、家屬制度對台灣人甚至亞洲是新的觀念,還有許多調整空間,需要透過不斷的社會對話。

聶:如法律通過,我們只能接受。如果說憂慮,我們輔大是天主教學校,不希望通過後學生就開始「告」,說你不認同同志婚姻,就去告你。不希望有告的情形。

劉:我也不希望,這樣造成對立沒有意思。

【2014/12/08 聯合報】

環島尋找愛 輔大性研社劉秀玲感受同志力量  

 

性別研究社社長劉秀玲。
王騰毅/攝影
「不符合辦校精神」,這是輔大校方四年前拒絕性少數社團「輔大同窗會」成立的理由,輔大的性少數社團以地下社團方式存在廿多年,今年在性別研究社社長劉秀玲調整後終於成立;劉秀玲說,「我希望學校能從這學期開始不一樣。」

劉秀玲就讀織品服裝設計系四年級,她認為自己是「泛性戀者」,大三那年參加一個女性影展學會舉辦的紀錄片工作坊,當時所挑選的創作題目就是女同志,從此開始關切性少數與多元成家議題。

後來工作坊發起「徒步尋找愛的可能」活動,步行環島訪問路人對同志議題的看法,劉秀玲當時擔任整個行程的攝影師。

她說,這趟旅行有不少驚喜,許多本來不是團隊裡的同志在中途加入,讓他們感受到力量,她因此下決心回到學校爭取成立社團。

劉秀玲與前輩討論調整社團形式,把社團定位為「互相溝通交流的平台」,討論同志議題,也關心女性主義、多元成家法案等。劉秀玲說,其實不少社員是異性戀者,他們都是對性別議題好奇的夥伴。

劉秀玲說,性研社能在宗教學校成立真的很難得,同樣是宗教學校的真理大學就沒有類似社團,有學生還遠從淡水來輔大上課。

【2014/12/08 聯合報】

禱告分餅後要和好 神父聶達安學會尊重  

 

聶達安。
王騰毅/攝影
在波蘭的習俗裡,十二月廿四日一家人在禱告後會分食麵餅,吃之前,家人有任何不愉快都一定要和好,這曾是年幼的聶達安最討厭的一刻,但他母親堅持落實這項習俗,這影響了聶達安的人生,如今,「尊重他人」成為他奉行的信條。

這位來自波蘭的神父,廿五年前被波蘭聖言會派到台灣,當時他一句中文都不會,十七年前他開始在輔大教企業倫理與人生哲學,中文愈來愈流利,如今是輔大的使命副校長;聶達安說,「沒有意外的話,我應該會一直待在台灣吧。」

去年多元成家法案開始被討論,聶達安跳上火線與支持多元成家法案的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妻子陳嘉君辯論,吸引眾多學生觀看,座談會還沒開始,學生就排隊排到樓梯間。

聶達安常透過上課、座談與學生溝通想法,他認為,「我們有各自的主張,好比我必須堅守教規,但他們(性少數族群)也有他們的想法,我們不必認同對方,但要學會尊重對方。」

性別研究社長劉秀玲在受訪後,很興奮地想跟聶達安合照;劉秀玲私下表示,「副校長是少數即使不贊成,卻還是敢跳出來講自己主張的人,比起很多表面支持其實反對的人好多了。」

【2014/12/08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 Stone 的頭像
    Dr. Stone

    NTUB石雅惠老師的教學部落格

    Dr. St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