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寧走得並不冤枉
|
|
||
蔣偉寧捲入論文造假風波,迅即請辭。諷刺的是,十二年國教開辦風波鬧得社會怨聲載道,蔣偉寧絲毫不為所動;而假審查事件爆發才三天,他立刻中箭落馬,倉皇下台。兩相對照,政務官「責任政治」之輕重拿捏,未免弔詭。 蔣偉寧對於掛名「假論文」是否事先知情,仍有待調查;然而,事發後他談到造假案始作俑者陳震遠時,幾度言語反覆,先是宣稱「不認識」,後又改口只有兩面之緣,「不算認識」。支吾之間,他已輸掉了誠信。 無論如何,身為大學教授,卻連續掛名審查程序不符之假論文,且長達十多年,蔣偉寧實難脫治學「草率」之譏;他若再強作辯解,只會愈發讓學界蒙羞。而身為教育部長,他對爭議事件未能在第一時間誠實向社會交代,則有愧「身教」之責,向全國學子作了不良示範。從治學態度及人格身教兩端看來,他都沒有再戀棧的資格。 蔣偉寧選擇因假論文事件去職,表示他願對自己的學術聲譽負責;問題是,比起他硬推十二年國教弄得學生和家長無所適從,後者決策失當、規劃潦草的責任當然更大。但馬政府沒有在十二年國教沸沸揚揚之際撤換蔣偉寧,卻等到他個人惹火上身才讓他走人;這樣的處理模式,難免有「避重就輕」、「輕公重私」之嫌。政府用人之尺,難道不必問績效,也不必問民眾的感受與褒貶? 說來可笑,要不是這次的假論文風波,一般民眾不會知道蔣偉寧的專業領域竟是土木工程的震動與控制;而台灣關鍵的十二年國教,竟是在一名土木學者手裡推動。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蔣偉寧下台,導因於國外期刊的間接揭發,而非國內政治操作使然,他走得並不冤枉。但是,國教的爛攤子,要叫誰收拾? |
學術界應誠實看待自己「不高尚」的這一面
|
|
||
學術論文造假事件擴大,國際間鬧成「台灣之恥」,國內則連教育部長蔣偉寧也遭波及去職。但社會的質疑聲浪未止,最值得追究的是:這僅僅是一個程序疏失問題,還是蓄意作弊問題?是個人道德問題,或竟有結構共犯存在? 傳統的士大夫階級,是社會的智識領袖和道德表率。但檢視台灣學術界現況,從稍早的國科會研究費詐領事件,到建築教授蔡仁惠幫遠雄行賄葉世文,到今天的論文審查造假風波,大學教授們真該誠實面對學界並不怎麼高尚的這一面了! 論文抄襲,或研究資料造假,這類事件古今中外有之。近年最「經典」的例子乃南韓的生物學家黃禹錫,對幹細胞的研究使他成為南韓的民族英雄,在首爾大學成功培育出全球第一隻複製狗,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二○○五年最令人讚嘆的發明」榜首,甚至被捧成有望為韓國拿下諾貝爾獎。這種等級的學者,最後卻被揭發多項研究結果造假,甚至私人挪用了政府投資的巨額研究經費。黃禹錫後來被判刑十八個月遭緩刑。只能說,各個領域裡都有走捷徑、鑽漏洞、利欲薰心、不擇手段的敗類,學術界也不能倖免。 這次陳震遠事件爆發,檢視其中造假的過程,稱得上程序複雜、精心策劃,絕非「疏失」二字就能解釋。結果,不僅他個人名譽掃地,還牽連到期刊主編下台,蔣偉寧難逃下台去職,仍未獲社會諒解。其間,蔣偉寧確有交代不清的情節:與陳震遠是否熟識、見過幾次面,其實無關緊要;關鍵的是,自己署名的論文,到底研究上親力親為到什麼程度?是隨便掛名的「搭便車」行為?還是混入其他共同作者來「雨露均霑」?這種問題不可能用「不清楚」、「不知情」就矇混過去。蔣部長一開始還堅稱自己是無辜受害者,最後辭職下台,顯見自知必須扛起責任。 這次事件是因國際學術期刊的嚴格調查才告曝光,弊情俱在,當事人只能「認了」。但一葉知秋,其中情節反映出學界的一些黑暗面,其實眾所周知。例如論文共同掛名之「不可說的祕密」,從研究助理到名牌教授,都可謂習以為常;至於「同儕審查」流於派系相互包庇,「我罩你,你罩我」,乃至學閥壟斷研究經費之「包山包海」、「大包轉小包」等行徑,哪一個不是學術界的「約定俗成」?不願同流合汙的學者,在申請研究經費補助時只好「斯人獨憔悴」;但更普遍的則是,學界眾人慢慢也就臣服於這樣的「潛規則」了。 學界陋習,凸顯出弱肉強食、權力傾軋的風氣,不管是出於名利競逐的私心,或環境壓力之情非得已,事實上,和政壇鬥爭、企業界「人吃人」的景象並無二致。這本是人性軟弱的一面,有些人甚至會用「適者生存」來解釋。但社會對知識分子到底有不同期許,知識分子「心懷天下事」的自我期許也應該標準更高一點。前兩年的國科會詐領研究費事件爆發後,很多不堪的情節才公諸於世;例如,研究儀器費用變成液晶電視搬回家,助理費變成自家親友的人頭充數,甚至還有廠商協助報假帳、開假發票等情節現形。雖有人諉稱這是緣於學界的「歷史共業」,最高法院對相關案件也作出「教授不具授權公務員身分」、不成立貪汙罪的認定,但部分學者原來也是「能貪就貪」的形象也已無可挽回。再加以台大等校在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計畫下,僅碳粉墨水匣費用就花了一億一千多萬元經費,而遭監察院糾正等事件為例證,知識分子曾幾何時已淪落到花納稅人錢「先天下之樂而樂」的境地? 學術界以往受光環效應籠罩,享受了不少尊榮禮遇,甚至「學而優則仕」的便利。但如今證明此輩「也是凡人」,醜聞接二連三爆發,揭開了學界並不比別人高尚的這一面;就算難期待學界應有高人一等的道德使命感,但至少應受專業倫理和法律底線的規範。社會上對學者們「仰之彌高,望之彌堅」的崇敬已漸褪去,學界實應自清和自律,不要留下「象牙塔裡到底有多少黑暗祕密」的疑問。 |
冷眼集/蔣偉寧講不明白 只有下台!
|
|
||
身陷十二年國教和論文造假案的「雙颱風暴」中,蔣偉寧宣布辭職了,過程照著「閣員下台三部曲」走:首部曲,江宜樺院長對事件先表示「痛心」;二部曲,江要求當事人說明清楚講明白;三部曲,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就要知所進退。 兩年半前,這位橋梁專家以黑馬之姿接掌教育部長,首要任務就是讓世紀大工程十二年國教順利上路,蔣偉寧是國教的門外漢,卻敢承擔重任,當時就令資深教育官員咋舌說「金好膽」! 新手上路時,蔣偉寧與國會溝通,身段柔軟、展現高EQ,初期即使是反對黨的立委,也回報以善意。然而這段「蜜月期」,也隨著十二年國教的風風雨雨,讓這位自認擅長溝通的部長窮於應付,「免試入學假免試,特色招生沒特色」,道盡十二年國教的掛羊頭賣狗肉;選填志願、超額比序讓都會區家長痛不欲生,雙北市長都跳出來說重話,地方教育局處長也砲打中央。 十二年國教選舉年前夕上路,因為家長怨聲載道,明顯影響執政黨的選情,讓這位非國民黨籍、年底也不準備加入輔選行列的教長,處境早已岌岌可危。陳震遠論文造假案,只是壓垮蔣偉寧的最後一根稻草,蔣偉寧因為信任學生陳震武,論文投稿交由學生全權處理,這也反映出他的「單純」,單純的人投身政治圈,又是一隻誤入叢林的小白免。 蔣偉寧在學界和輿論審判下黯然下台,留下十二年國教的爛攤子。然而,造成陳震遠論文自審造假的環境與制度,國內大學博士班浮濫,讓博士生為了謀教職或取得教職的升等,汲汲營營拚論文業績,大學為了應付評鑑,也要衝學術績效,為了國際排名的能見度,SCI不可能退燒。這些制度面的改革,在蔣偉寧去職後,倉促接班的教長,能端出解藥嗎?
|
繼任人選 「誰敢跳火坑」
|
|
||
為持續推動十二年國教,行政院開始尋覓教長繼任人選,由於十二年國教爭議未了,加上還有課綱等艱難工作,教育界相當好奇「現在有誰敢來跳火坑。」 昨天有消息指出,行政院長江宜樺屬意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接任,吳妍華否認,強調「絕對沒有這件事」。還有傳言表示,不排除由曾任體委會主委的台北市立大學校長戴遐齡接任,或由教育部次長黃碧端升任;但戴遐齡人在國外聯絡不到,黃碧端對此事暫不回應。 全教總副理事長吳忠泰不諱言指出,十二年國教特招剛考完,相關問題還很多,這是艱難的工作,接任者一上任就要碰到立法院開議這一關,「現在有人敢來嗎?」 一位北市高中校長擔心,若繼任人選不了解十二年國教,如照以往都由大學校長和教授來當部長,一定很辛苦,恐抓不到很多問題的「眉角」。 教育界人士期待接任的教育部長能對目前中學以下教育現場更多傾聽,有人甚至認為「最好自己有七、八年級的孩子,才能感同深受。」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