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各大學愈來愈重視通識課程,端出五花八門的菜單,從宏觀思想的哲學概論、科學與人生,到寶石鑑賞、化妝品科學等都有;新學期有國立大學校長跟院長開「大學入門」,要加強學生品格素養,清大一大特色的版畫、雕塑、燒陶藝術課,仍受青睞。

多數大學通識課都分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但有的學校分得更細,例如台大分成八大類,包括文學與藝術、哲學與道德思考、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物質科學、生命科學等。

清大核心通識課程有七大向度,包括思維方式、生命探索、藝術與美感、社會文化脈動、科學技術與社會、文化經典以及歷史分析等,選修課則以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三大門九大類。

不少大學認為,通識是為了讓學生對多項知識建立宏觀思想,並養成批判思考,很強調知識整合性和廣度,因此會開如科學與人生、西方文明、醫學與生活、化學與人生、邏輯學、統計入門等。

不過,通識課也趨多元,且範圍愈細,例如不少學校開設集中單一區域或國家的主題,如日本、法國、俄羅斯、東南亞、西藏、回教世界等。

有的則很生活化,增加實用性,如輔大有化妝品科學、寶石鑑賞及搖滾樂等課,台師大和政大都有不少理財相關課程,其他學校也開設如卡通動漫、時尚與美學等,交大則有文化創意產業的通識課。

回應各界要求大學品格教育及公民素養,政大新學期推出「大學入門」,被視為「通識中的通識」,由校長吳思華及理學院、教育學院、傳播學院院長擔綱講課。

這門課要告訴學生什麼是大學、大學生要具備什麼、如何研究知識、規畫生涯藍圖,以及認識、服務社會等,一次3小時的課,2小時上課,1小時由助教帶著同學們討論,以訓練學生的批判思考。

通識課一向獲好評的清大,不但有奈米科技與近代科技、數學與文化等自然通識,也有中國現代文學、智慧財產權導論等文學、社科類的課,而該校重視藝術通識,更成為一大特色。

除歌劇欣賞及音樂創作等,更有素描、版畫及燒陶製作等,還有專門的教室,一班只收30到40個人,吸引不少學生,甚至交大學生。

清大通識中心專任教授沈宗瑞指出,該校發現很多理工背景的學生其實對音樂、雕塑等藝術很有天分,不少人國中因升學被打斷,不但興趣無法繼續,也影響思維,讓右腦思考被忽略,不少理工專門的課很枯燥,藝術通識課程讓學生學習更多元,也增加創造力。

【2008/09/14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 St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