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然結束美國居





隨丈夫外調到美國的好友文月,不到半年就回台灣了,返台原因並非不適應或語言不通,因為她是商學院研究所畢業的,學生時期也曾到美國當過交換學生,並不是沒看過世面的女子。

一次好友們聚會,文月才語帶失望的道出,原本以為可以沾先生的光,到外國一住,無憂無慮的體驗一段美國生活,因此當先生獲得外派到美國總公司的機會,從事教職的她,毫不考慮的就把工作辭掉,當時還羨煞不少身邊的朋友們。

文月在離台時便已擬定一套十分完整的計畫,進修語言、選修自己喜歡的博物館研究、尋訪著名美術館、上素描課等。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丈夫期待她扮演家管角色,要她把公寓整理乾淨、洗衣服、煮早餐及晚餐,此外,儘量不要外出,以免增加生活開銷……文月這才發覺,丈夫帶她一起到美國去,並沒有預備給她一趟體驗之旅,僅是給她一個「煮」婦的角色!

最令文月難過,因而促使她下決心返台的事是:當丈夫周末要出門時,她也計畫到每月固定聚會的社區讀書會去,他竟然對文月說:「打掃好房子再出門,這才是妳最重要的工作。」

當時,文月感到極大的羞辱感,彷彿從不認識這個人一樣,以前還是職業婦女時,從未發覺丈夫如此的獨斷、不尊重女性。

一個禮拜後,文月收拾簡單的行李,毅然回到台灣,也重新思考和丈夫之間的關係,雖然不至於談及離婚,但是她下定決心要找回尊嚴與開朗的心情。她說,當務之急,就是要找回自己生活的節奏!




【2009-06-02/聯合報/D1版/家庭‧副刊】







讀者回應/醒醒吧!美國夢

















拜讀日前〈黯然結束美國居)一文, 心中百感交集,想藉此文釐清一些事實。

不知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有種錯覺,以為嫁到美國就過著豪門大戶、閒雲野鶴的日子,期待心愈高,往往失望就愈大。

其實嫁到美國只是換個空間,還是要面對柴米油鹽,盡為人妻、為人母的職責。

我曾告誡親近的妹妹輩,嫁來美國,就跟從南部嫁來台北是一樣的意思,要重新適應環境,建構新的交誼圈,差別是:使用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文化。

要打破語言、文化的藩籬並非易事,加上美國人注重隱私的民族性,需要長時間的經營,才能打進以白人為主流的社交圈。如果帶著台灣普遍「立竿見影」的心態來建立人際關係,勢必會失望。

順帶一提,美國國民平均所得約是台灣的1.5倍,相對物價、人工費用也起碼是1.5倍的水準。加上40%起跳的高所得稅率,實際拿到手上的剩不多。因此,在美國省吃儉用是因應高物價的必要手段之一,每位主婦都要兼任女傭,負起打掃洗煮、照顧小孩之責,除非妳願意支付每小時台幣一千上下的清潔費,或是每小時台幣四百左右的保母費。

當然美國的大川大山、自由的學風、人道的關懷、國際的視野,及兒童天堂的美譽,都是世界頂級的水準。只要心態調整得當,不以度假的心態過活,美國簡約的下班生活,沒有過多應酬的干擾,夫妻及家人能夠同享天倫之樂,感情絕對濃得化不開。

如果對美國生活沒有正確的認知及健康的心態,奉勸各位還是不要貿然帶著美國夢嫁來美國,或是移居到美國,不然屆時面臨的挫折,可不是枕邊人造成的,而是導因自己的錯覺啊!



【2009/06/18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 St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